2009年9月,關于棉花新品種“中棉所63”的現場會在湖北荊州舉行。圖為種棉能手、棉花經銷商等在田間參觀。(中棉所官網)
今年1月,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搭載的棉花種子發芽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這是人類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試驗成功。而這一片震驚世界的嫩葉背后的棉花種子,蘊含著中國眾多農業科研人員近十年的心血,代表著中國棉花育種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登月先鋒 廣譜抗逆
在月背發芽的棉花種子是來自河南安陽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中棉所41”。這顆“中棉所41”種子來歷可不簡單,它是中國利用現代基因技術育種實現重大突破的“結晶”。“中棉所41”等抗蟲棉品種的成功培育讓國產棉花種業上演精彩大逆襲,市場占有率從1999年的5%躍升至現在的95%以上。相關技術喜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棉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物資之一,因此棉花種子得以入選。在經過多重棉花品種篩選后,“中棉所41”幸運地成為搭載的實驗種子。嫦娥四號生物科普實驗總設計師謝更新表示,課題組前期選取了很多棉花品種,包括河南、湖南和重慶等多個省份的棉花品種。在進行多輪的種子篩選后,最終選中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送來的棉花品種“中棉所41”。
嫦娥四號對生物物種篩選非常嚴苛,必須適應月球表面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條件考驗。而棉花面對各種惡劣環境,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解釋說,選擇棉花種子,除了因為棉花是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外,它還有很好的適應性,生命力強大,具有良好的抗逆境能力,一直以來都是鹽堿旱地的“先鋒作物”,對人類探索生命如何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而“中棉所41”抗逆特征突出,還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技術培育的抗蟲棉品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作為第一個在月球發芽的植物,李付廣認為“中棉所41”符合生長的預期。他表示,在月球發芽的“中棉所41”與陸地上的基本無差別,說明棉花種子在非常態逆境條件下仍能正常進行基因表達,完成了本次科普試驗使命,為以后人類進入月球生存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數據。“中棉所41”在月面發芽,表明了棉花具有更廣譜的抗逆性,有望在未來太空生物學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橫空出世 精彩逆襲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棉花種業面對棉鈴蟲災害和國外轉基因抗蟲棉市場占領的雙重夾擊。1992年,國內棉鈴蟲災害大面積爆發。持續時間之長、殃及范圍之大,前所未有。棉花大省河北130斤的皮棉畝產量,當年僅剩下個零頭。嚴重的蟲害也使得國外轉基因抗蟲棉借機迅速占領了中國市場。國外一家種業公司研發的轉基因抗蟲棉品種,一方面讓中方出巨資購買其轉基因抗蟲棉品種使用權;另一方面,加緊布局,在棉花主產省份成立棉花種子公司,進而壟斷性銷售其擁有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抗蟲棉種子。到1999年,國外轉基因抗蟲棉品種已經占據了我國市場95%以上的份額。
棉花是一項戰略物資,對國家來說實在太重要了。當年中國外匯收入的1/4來自以棉花為原料的紡織品及其相關產業,全國有近3億農民以種植棉花為重要收入來源。鑒于此,在當時農業主管部門支持下,中棉所開始攻關用現代基因育種技術開發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棉花新品種。
“中棉所41”是我國技術團隊多方協作的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員負責研發抗蟲基因。1988年,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從事Bt蛋白基因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郭三堆學成回國,很快被任命為該課題主持人,交給他的科研任務是,用生物技術為棉花育種克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抗蟲基因。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廣研究員團隊負責將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培育出抗蟲棉種新品系。最后,中棉所郭香墨團隊負責品種培育,選育出兼具抗蟲作用和生產價值的棉花新品種。最終,中國第一批運用現代基因技術研發的抗蟲棉品種問世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棉所41”。
“中棉所41”等國產棉花品種的誕生,拯救了中國棉花種業。中國目前種植的棉花,大部分都是使用國產棉花種子。李付廣談及目前我國基因技術育種的現狀時說,在“中棉所41”于2002年通過國家審定后,2009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于“中棉所41”的抗蟲和高產等特性,被全國20多家單位選作育種親本,相繼衍生出新品種100多個,例如中棉所63、豫雜35、銀棉2號等一系列適應不同棉區的品種。這使得中國自主基因技術選育的抗蟲棉品種競爭大大增強,穩穩占據了抗蟲棉國內市場的絕對優勢。
前程遠大 造福四方
“中棉所41”是中國基因科技育種技術下的高新技術產物。是中棉所利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構建的抗蟲基因,通過花粉管通道法導入中棉所23中,經過多年選育而成。這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能夠合成Bt殺蟲蛋白基因、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第二個國家,標志著中國棉花種業科研水平位于國際前列。
鄧小平高度關心中國農業的發展。1988年9月,他指出:“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技術。”
對于中國目前育種技術發展水平的展望,李付廣表示,從科研角度來講,我國作物整體育種技術處于世界先進行列,但不同作物育種水平發展并不平衡
“基因育種技術是一種隨著現代科技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使人類可以在分子水平選育優良的品種性狀,造福全人類。”李付廣認為,棉花產業未來要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
李付廣解釋說:“相對于傳統育種,現代基因技術育種是一種更精確更高效并且不斷發展的技術,例如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獲得目標性狀更穩定的產品,這些新技術具有傳統育種所不具備的優勢,必將在解決棉花品質、產量和抗逆性等問題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由小牛1+1投資交流平臺舉辦,中泰證券、中金中投證券、華創期貨、新紀元期貨等機構合作的2020年小牛1+1股期大師賽第二季正式打響。來自私募
2020年第一屆延長豐源杯服裝效果圖設計大賽,旨在發現、吸引、挖掘全國乃至世界優秀服裝設計人才,讓愛好服裝的設計師們發揮自身或團隊價值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上創業的行列中。網絡上龐大的信息量讓很多人一直在摸索,探尋,卻始終沒有辦法找到簡單快捷的
私董會是一種新興的企業家學習、交流與社交模式,其完美地把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融合起來,核心在于匯集跨行業的企業家群體智慧,
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社會力量辦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益補充成長為一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國家關于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
近日,由成都靚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四川電視臺經濟頻道和達州市川大師金來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四川方言喜劇《幸福耙耳朵之大班指故事》
中山-硅谷直通車加速計劃是中山市科技局,工合空間中山站與Berkeley SkyDeck合辦的項目,挑選優秀的創業團隊到美國免費培
2019年6月10日,首期燕園人合-元培商學院(創業導師團)聯盟高級研修班在北大圓滿結束,本期實訓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業課程與投資
湖北楚襄農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現代立體生態養殖技術為基礎,以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產品研發與深加工為核心,集種苗生產、良種引進
夏天已到,氣溫高、濕度大、蚊蟲密度高,各種消化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其中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傳染病,5~7月份正是
6月11日,開封市西郊鄉接到群眾舉報,反映轄區內某小區五期施工工地未濕法作業,大面積黃土裸露,路面積塵,拉土車輛來回穿梭,工地揚塵污染
歲月如歌,人生精彩。未名博雅,日月盈昃。2019年5月25日,由燕園人合、元培商學院主辦的以情系博雅·永放光芒為主題的,2019北大博雅同學
曲氏醫美世家董事長曲中周先生論壇現場2019年6月5日至7日,曲中周應邀赴俄羅斯參加第二十三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出席論壇的有:中國國
2019年6月10日上午,河南省委統戰部僑務事務處處長王潤玲、周口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淑紅及相關工作人員一行7人蒞臨平臺調研座談。鄭東新區智
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勤勞樸實、謙虛低調但是他們苦心研究的成果卻不低調他們的科研成果走在了國家乃至世界的前沿獲獎無數,惠及無數人他們,就
從2015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開始,中藥這張傳統文化名片,逐漸被拭去塵埃煥發新的光輝。2019年,中醫藥文化迎來了歷史性的新機遇。
近日,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示范校揭牌儀式在韶關碧桂園外國語學校鳳凰大講堂舉行。市科協副調研員陳添輝處長、市教科院教研室信息技術教
近日,首屆中國中醫藥四化發展高峰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中藥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廣州舉辦,來自國內中醫藥研究領域多名頂尖科學家,聚首共同探討
6月4日上午,玉田縣委宣傳部、玉田縣農業農村局攜手中國消費315萬里行媒體聯動平臺、御廚坊(唐山)食品有限公司、微博網絡愛心人士樂樂,共
來源:轉載在最近兩年的高考試卷中,頻現保險方面的考題,占分比例也是逐年增加,連續兩屆高考保險試題總共占到56分。 這其中窺見的,不僅
言論網版權所有
客服1QQ:290869479 客服2QQ:8925783